任正非在IPD動員大會上這樣說:“世界上還有非常多的好的管理,但是我們不能什么都學,那樣的結果只能是一個白癡。因為這個往這邊管,那個往那邊管,綜合起來就抵消為零。所以我們只向一個顧問學習,只學習IBM。”
業(yè)務流程變革:IPD與ISC
華為每年將銷售額的10%投入產品開發(fā),但是研發(fā)費用浪費比例和產品開發(fā)周期仍然是業(yè)界最佳水平的兩倍以上。華為銷售額雖然連年增長,但產品的毛利率卻逐年下降,人均效益只有Cisco、IBM等企業(yè)的1/3~1/6。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,可以說是華為人犧牲了個人時間,加班加點趕出來的。“我們沒有時間將事情一次性做好,卻總有時間將事情一做再做!”這是華為人對自己真實的評價。
產品開發(fā)流程處于企業(yè)價值鏈最上游,這里出現的問題通過生產制造、銷售、交付、售后服務等下游環(huán)節(jié)會產生十倍百倍的放大。在分析采購業(yè)務系統(tǒng)時,就發(fā)現很多問題的根本出在產品開發(fā)過程。因此,從產品開發(fā)這一源頭入手,是提高產品投資收益、解決公司系統(tǒng)性問題的治根之舉。華為花巨資引進IPD,就是希望通過變革產品開發(fā)模式,縮短產品上市時間,降低費用,提升產品質量,最終能夠提高產品贏利能力。
IPD(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,集成產品開發(fā))是關于產品開發(fā)(從產品概念產生到產品發(fā)布的全過程)的一種理念和方法,它強調以市場和客戶需求作為產品開發(fā)的驅動力,在產品設計中就構建產品質量、成本、可制造性和可服務性等方面的優(yōu)勢。尤其重要的是它將產品開發(fā)作為一項投資來管理。在產品開發(fā)的每一個重要階段,都從商業(yè)的角度而不只是從技術的角度進行評估,以確保產品投資回報的實現或盡可能減少投資失敗所造成的損失。這是IBM歷時5年總結出來的一套管理模式。華為希望穿上IBM的鞋,迅速走上國際化管理的軌道。
ISC(Integrated Supply Chain,集成供應鏈)管理的原則是通過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、規(guī)劃和控制,保證實現供應鏈的兩個關鍵目標:提高客戶的滿意度,降低供應鏈的總成本。ISC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供應鏈,而是集財務、信息和管理模式于一體,任正非曾經說:“集成供應鏈解決了,公司的管理問題基本上就全部解決了。”
據IBM顧問介紹,華為在重整供應鏈之前,其管理水平與業(yè)內其他公司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。華為的訂單及時交貨率只有50%,而國際上其他電信設備制造商的平均水平為94%;華為的庫存周轉率只有3.6次/年,而國際平均水平為9.4次/年;華為的訂單履行周期長達20~25天,國際電信設備制造商平均水平為10天左右。重整供應鏈的目的就是為了設計和建立以客戶為中心、成本最低的集成供應鏈,為華為早日成為世界級企業(yè)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此文章共有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
文章來源:中國項目管理資源網
研發(fā)項目管理培訓課程方案
|